当前位置: 少年智力开发报·数学专页网站 > 学术交流 > 课改论坛 > 正文
学术交流
相关文章
没有相关文章

浅谈初中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作者:湖南省靖州县第二中学黄良英 文章来源:湖南省靖州县第二中学黄良英 点击数: 更新时间:2023/3/21 11:33:50

【内容摘要】 自主学习是与传统接受学习相对应的一种现代学习方式。自主学习是以学生为主体,通过学生独立地分析、探索、实践、质疑、创造等方法来实现学习目标, 使孩子们通过自主学习,学会数学基本知识、基本技能,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自主学习活动是发自内心的,自主学习可以让学生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态度端正,在此基础上,使学生树立起了学习的主人翁精神,从而有利于思维型、创新型人才的培养。

【关键词】 学生  数学  自主学习  能力培养

 

随着新时代对教育的要求,以人为本,打造高效课堂的现代教育理念已成为教育改革的潮流,处于湘西南边垂的靖州二中的老师们不甘落后,她们积极顺应时代潮流,充分发扬人的主体性,重视人的发展,改革教育思维方式和教学行为,树立新的教育思想,新的教育观念,构建新的教学模式,在教学中大胆地运用自主合作、交流探究等教学方法,培养孩子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受益匪浅。

自主学习是指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个体的一种主动而积极自觉的学习行为,主要表现为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强烈的求知欲、主动的参与精神和积极的思考行为。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和强烈的求知欲,让他们自主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给学生足够有自主学习的空间、活动的机会,让学生将学习的需要内化自觉的行为,让学生自主地而不受他人支配地学习,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这是一种基于学生对学习的一种内在需要,只有对所学学科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学生才不会把学习当成难事、当成负担,而是把学习作为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就会形成长久的学习兴趣,这样的教学效果就会事半功倍。为此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及研究,谈谈学生数学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一、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激发学生求知欲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数学课中培养学生的兴趣至关重要。如果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便会使大脑产生优势兴奋,表现为注意力集中,记忆深刻,思维敏锐。学生学习水平的高低取决于教师的素质高低,数学课要受到学生的欢迎,教师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的素质。对数学学科有了深刻的了解,领会了其精髓内容。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深入研究《数学课程标准》、教学大纲,还应注意积累社会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将有用的材料、信息,系统地进行编码,贮存起来,随时应用。一个善于培养学习兴趣的教师就应像一个优秀的厨师一样,将同样的教学内容能做到令学生愿意“吃”、主动“吃”。数学教师要把抽象的理论、课本的死知识讲活,具有吸引力,使学生兴致浓厚,就必须广采百家语言之长。要向哲学学习语言的深刻;向逻辑学学习语言的严谨;向语言学学习语言的规范;向相声学习语言的幽默;向群众学习语言的通俗,那么,数学课一定会具有非常的吸引力、说服力和感染力。

众所周知,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要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就更应该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觉地投入到数学学习活动中来,以便积极主动地探索知识,使主体作用得以发挥和体现。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营造民主和谐的氛围,创设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情景,使学生满怀热情、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活动是发挥学生主体作用的可行方法。为此,在数学课堂教学活动中,我们首先要营造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教师要相信学生、热爱学生,从而让学生喜欢教师,进而喜欢自己的数学课;其次要尊重学生的主体人格,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敢问敢发言,形成一种情趣融融、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使课堂充满生气和活力。学生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学习兴趣自然提高了。

新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交往、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有效的数学教学应当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背景出发,向他们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寓教育于活动之中”,游戏活动是初中学生最喜欢的活动之一,也是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手段。利用游戏形式进行抽象的数学知识的探索与学习,能够有效地激发初中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思维的积极性,使他们在愉快的情绪中轻轻松松、饶有趣味地学习数学。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当学生表现出超常能力,我们应及时鼓励,促使其快速发展;如果学生的表现欠佳,不要急于批评,要尽力找出他们的优点,激发他们的兴趣,让学生在成功的体验中不断进步。快乐的感受是更好地学习的情感基础,在课堂上我们发现,当学生体验到成功时,他们会全身心投入,以便获得更大的进步。因此,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采取多样的形式,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以兴趣促进学生乐学数学。

     二、培养学生好奇心、打造高效课堂

俗话说,好奇之心人皆有之,强烈的好奇心会增强人对外界信息的敏感性,激活其思维。所以说,悬念切入是课堂教学切入的一种非常有效的方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若故布疑阵,创造一种地理意境将学生带入特定环境,借此引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就会收到很好的教学效果。人类的思维活动往往是由于要解决当前面临的问题而引发的,课堂上要让学生“思”,必须要有“疑”。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对以明白的事物继续探讨的习惯,永不满足,这才能激发学生好奇心和内在的学习欲望,培养学生自主探究精神。自主探究需要一种内在的激励力量,在教育教学中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心理发展特点,可以在课堂教学结束时,根据所学知识,结合下节要学知识,留下疑问,学生为解决这个问题课后会自主探讨,从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三、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自学能力是指学生在不依赖或少依赖他人帮助的前提下,自己能够独立地进行有效学习的一种能力。数学自学能力的培养,是当前数学教学改革的目标之一。在初中阶段,学生的可塑性较强,是培养各种学习品质和能力,发展智力的良好时期,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数学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数学学习的特点,关注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参与精神,倡导自学。

要想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一定要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首先要让学生明确要培养哪些好的自学习惯,并且把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惯纳入每节课的教学目标中,贯穿于平时的听说读写训练当中,对学生进行严格训练,持之以恒,直到学生完全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要想做到这些,教师在平时的日常教学中,就得培养学生计划学习的习惯。比如可以制定一个具体的课程学习计划,这一小节要怎么学,怎么预习,需要预习多长时间,重点学习什么等等。这样不但可以加强学习的控制性,而且可以起到自我约束的作用,制定学习计划,将学习内容合理分配到一定的时间表内,这是学习上的一个重要策略。制定计划,一是要做到切实可行,二是要努力按时完成计划。

四、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思想

艺术来源于生活,更是高于生活,数学也是如此。数学来源于生活,正是生活的需要,才产生了数学。最早的数学知识就是以结绳记事。随着社会的发展,数学知识逐步渗透到生活中的一点一滴,小到吃饭穿衣,大到航天数据。数学和生活的需要越来越近,它不在深不可测,课标要求,要重视从学生生活实践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就是要求教师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让学生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感知数学。教师在教学中要适当的引导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培养学生用数学头脑分析生活。学生感到数学就在我们生活中,于是积极探讨。学生才会深入探究起来。这样把数学与生活联系起来,学生感受到原来自己就生活在数学的世界里,从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能力。

新课标要求“人人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有价值的数学指数学的实用性。因此,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要利用数学的实用性激发学生自主学习数学的兴趣。其实数学存在于日常生活的每一个角落,因此数学教师要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建构数学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自己身边,并帮助学生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让学生感到学习数学是很有用的,从而激发他们的数学学习兴趣;同时向学生渗透数学建模思想。例如在教学“两点之间线段最短”时,指着被学生踏出一条“路痕”的草坪可问:“你们为什么无视学校的规定,一定要踩踏学校的草坪呢?”再指出若把校门和教室当做两个点,与“路痕”构成一条线段,这样走最短,说明在我们的潜意识中已经认识到两点之间,线段最短。但为了学校有良好的环境,我们不能图一时的方便,舍近求远,沿校道绕道而行以免踏坏草坪。这让学生明白数学知识源于实际生活,而且我们不忘经常运用,反面教材,正面引导,德育智育,一举两得。

总而言之,做任何事情都是需要有足够耐心的,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培养初中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个教学过程要循序渐进,教学过程中要以学生为主,把这种意识要贯穿到教学的每个环节,教师要坚持正确引导、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逐渐培养孩子们自主学习的习惯,提高学习效率,提升学习能力,为将来进入高一级学校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